內容來自hexun新聞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宋洪遠編者按近日,央行出臺瞭《關於做好傢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切實加大對傢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持力度。一直以來,“三農問題”都是中央政府高度關註的重大問題。自1978年我國廣大農村實行包產到戶和包幹到戶,開啟瞭中國改革進程後,農業經營體系大致經歷瞭傢庭聯產承包、雙層經營體制、兩個轉變、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等多個階段。十八大報告更是指出,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那麼,應如何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在這一過程中,金融如何為此提供支持?就以上問題,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與中國農業銀行(601288,股吧)聯合發起成立的中國農村金融論壇近期召開瞭第4期季度閉門研討會暨內部課題評審會,就中國農村金融論壇成員、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主持的該論壇課題報告“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進行瞭內部評審及討論。參與現場討論的嘉賓包括中國農村金融論壇成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農村金融論壇特邀嘉賓、財政部金融司巡視員劉健、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尹志超,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理事單位代表,中國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副總經理李運等。此次研討會由CF40秘書長王海明主持。經作者審核和主辦方許可,21世紀經濟報道本期特刊發課題報告簡版及部分現場討論,以饗讀者。(王芳)中國農村金融論壇成員 宋洪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建立於傢庭承包經營基礎之上,適應市場經濟和農業生產力發展要求,從事專業化、集約化生產經營,組織化、社會化程度較高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從目前的發展來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包括專業大戶和傢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類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的背景與特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形成和發展,有著深刻的經濟社會背景。一方面,農業生產經驗面臨著誰來種地的突出問題。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的深入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工業和城鎮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農民收入來源、農村人口構成發生瞭深刻變化,農村分工分業加快,農戶分層分化加快,農戶兼業化、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日趨明顯,誰來種地、地怎麼種的問題愈發嚴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成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村經濟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條件已經成熟。隨著農業生產機械化、農業服務社會化、農業經營信息化的快速推進,發展新型主體和規模經營的條件日益成熟。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國土地流轉面積約2.7億畝,占傢庭承包耕地面積的21.5%,畜牧業規模經營迅猛發展,生豬、蛋雞、肉雞規模化養殖均超過50%;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農機總動力超過10億千瓦,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7%,小麥、水稻等大田作物機械化水平超過90%。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著與傳統小規模農戶顯著不同的特征。首先是以市場化為導向。自給自足是傳統農戶的主要特征,商品率較低。在工業化、城鎮化的大背景下,根據市場需求發展商品化生產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育的內生動力。無論專業大戶、傢庭農場,還是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都圍繞提供農業產品和服務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其次是以專業化為手段。傳統農戶生產“小而全”,兼業化傾向明顯。隨著農村生產力水平提高和分工分業發展,無論是種養、農機等專業大戶,還是各種類型的農民合作社,都集中於農業生產經營的某一個領域、品種或環節,開展專業化的生產經營活動。再次是以規模化為基礎。受過去低水平生產力的制約,傳統農戶擴大生產規模的能力較弱。隨著農業生產技術裝備水平提高和基礎設施條件改善,特別是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後釋放出土地資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謀求較高收益,著力擴大經營規模、提高規模效益。最後是以集約化為標志。傳統農戶缺乏資金、技術,主要依賴增加勞動投入提高土地產出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資金、技術、裝備、人才等優勢,有效集成利用各類生產要素,增加生產經營投入,大幅度提高瞭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各類經營主體的特點決定瞭其功能定位專業大戶和傢庭農場具備的適度規模、傢庭經營、集約生產的特點,決定瞭其主要形成在二、三產業較為發達,勞動力轉移比較充分。農村要素市場發育良好的地區,功能作用體現在通過從事種養業生產,為生活消費、工業生產提供初級農產品(000061,股吧)和加工原料。農民合作社是帶動農戶進入市場的基本主體,是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新型實體,是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有效載體,特別在農資采購、農產品銷售和農業生產性服務等領域具有比較有效,具有帶動散戶、組織大戶、對接企業、聯結市場的功能,應成為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引領農民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龍頭企業集成資金、技術和人才,適合在產中服務和產後領域發揮功能作用。在產中主要為農戶提供各類生產性服務,包括農業生產技術、農資服務、金融服務、品牌宣傳、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人才培訓等方面。在產後主要開展農產品加工和市場營銷,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增加農業附加值。把握銀行土地信貸借款年息任何問題免費諮詢信貸房屋買賣注意好新型主體和傳統農戶的關系一方面,大量的傳統農戶會長期存在。傢庭承包經營是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傳統農戶是農業基本經營單位。因此,不能因為強調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就試圖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全取代傳統農戶,這是一個誤區。此外,這些小規模農戶存在先天不足,抗禦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而且在我國農業市場化程度日益加深、農業兼業化和農民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快的過程中,傳統農戶的弱勢和不足表現得更加明顯。在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同時,也要大力扶持傳統農戶,這不不僅是發展農村經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而且是穩定農村大局、加快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另一方面,新型主體和傳統農戶相輔相成。新型經營主體與傳統農戶不同,前者主要是商品化生產,後者主要是自給性生產。兩者盡管有一定的競爭關系,但更有相互促進的關系。新型主體發展,尤其是龍頭企業、合作社,可以對傳統農戶提供生產各環節的服務,推動傳統農戶生產方式的轉變。與此同時,傳統農戶也可以為合作社、龍頭企業提供原料,成為其第一車間。在發展中,特別是在扶持政策上,對傳統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並重,不可偏廢。優化新型主體發展的政策環境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傢庭經營主體地位,以承包農戶為基礎,以傢庭農場為核心,以農民合作社為骨幹,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支撐,加強指導、規范、扶持、服務,推進農業生產要素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化配置,創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制度環境。要改革農村土地管理制度。進一步明晰土地產權,將經營權從承包經營權中分離出來,通過修改相關法律,推進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離”。推進土地承包權確權,放活土地權利,加快建立土地經營權流轉有形市場,規范土地流轉合同管理,強化土地流轉契約執行,消除土地流轉中的諸多不確定性,讓流入土地的傢庭農場具有穩定的預期。創新農村金融制度。培育和引入各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打破由一傢或兩傢金融機構壟斷農村資金市場的局面,允許農民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為傢庭農場提供資金支持,形成多元主體、良性競爭的市場格局。擴展有效擔保抵押物范圍,建立健全金融機構風險分散機制,將傢庭農場的土地經營權、農房、土地附屬設施、大型農機具、倉單等納入擔保抵押物范圍。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新增補貼資金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對達到一定規模或條件的傢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在新增補貼資金中給予優先補貼或獎勵,以鼓勵規模經營的發展;對新型主體流入土地、開展質量安全認證等給予一定補助,促進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加大對新型主體培訓的支持力度。加強對規模經營農戶、傢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和經營管理人員、龍頭企業企業負責人和經營管理人員以及技術人員的培訓,以提高生產經營的質量和水平。要完善農業保險(放心保)制度。積極創設針對當地特點的財政支持下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品種,尤其是蔬菜、水果等風險系數較高的作物,並建立各級財政共同投入機制。建立政府支持的農業巨災風險補償基金,加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標準,提高農業保險保額,減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生產面臨的自然風險。試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糧目標收益保險,在種糧大戶和糧食合作社中,試點糧食產量指數保險、糧食價格指數保險和種糧目標收益保險,通過指數保險的方式保障農民種糧收益,促進糧食生產。應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引導公共服務機構轉變職能,逐步從經營性領域退出,主要在具有較強公益性、外部性、基礎性的領域開展服務。重點加強經營性服務主體建設,培育農資經銷企業、農機服務隊、農技服務公司、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多元主體,拓展服務范圍,重點加強農產品加工、銷售、儲藏、包裝、信息、金融等服務。創新服務模式和服務方式,引導建立行業協會等自律組織,促進傢庭農場與各類組織深度融合,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會化服務。(本文由作者與趙海共同完成。作者宋洪遠系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趙海就職於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編輯 王梓 王芳)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4-05-10/164657471.html

重劃區是什麼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eddieh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